□記者吳新光
透過第十九屆深圳“高交會”這扇窗口,人們充分領略了深圳創新創業之城的魅力。中國科技之城——深圳,對正在“奮力開啟新時代全面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新征程”的我省來說,有哪些值得學習借鑒的地方?連日來,記者看展館、訪企業,和參會嘉賓、企業老總談發展、議思路。
高交會盡顯創新特質
能說能走能逗人開心的家庭智能機器人、頭戴3DVR移動影院、可卷起來的薄如紙的柔性顯示屏、身臨其境的VR動感游戲、世界首創的DPU固態硬盤……
11月16日,行走在深圳會展中心1號展館,高科技之風迎面撲來,讓人腦洞大開,直呼過癮。展覽主題涉及人工智能、VR、AR、無人駕駛汽車等國內外高科技前沿領域的關鍵技術、核心技術和尖端技術。高交會一如既往成為高科技前沿領域的“技術風向標”“行業風向標”和“創新風向標”。
深圳天啟集團參展高交會,帶來了飛行機器人、SkyX背包等“黑科技”產品,展臺現場觀眾爭相體驗、一試身手。天啟集團讓記者倍感親切。9月20日,雄安光啟軍民融合重大項目簽約落地河北,雄安新區首家軍民融合創新平臺——雄安光啟軍民融合創新中心正式成立。
冀深合作,成為本屆高交會一大亮點。被譽為“制造業的阿里巴巴”的深圳硬蛋科技,是全球大的智能硬件創新創業平臺,目前已落戶香河機器人小鎮。該公司參展高交會,帶來的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品吸引了眾多參會者的關注。在AI咖啡場景中,機械臂能夠聽懂語音指令驚艷表現,就歸功于硬蛋實驗室新研發的K-系統的強大功能。
產業轉型升級
深圳經驗河北借鑒
從2008年到2017年,深圳強勢打造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并將生命健康、海洋經濟、航空航天以及機器人、可穿戴設備和智能裝備等產業確定為四大未來產業。
如今,戰略性新興產業已經成為深圳經濟增長的主動力和主引擎,進而在4G、超材料、基因測序、3D顯示、柔性顯示等多個細分領域領跑全球。深圳自主創新體系呈現出“6個90%”的鮮明特征:90%的創新型企業為本土企業,90%的研發人員在企業,90%的研發投入源自企業,90%的專利產生于企業,90%的研發機構建在企業,90%的重大科技項目由龍頭企業承擔。企業成為技術創新的主導者、組織者和風險承擔者,培育出3萬多家創新型企業集群。
深圳以創新驅動發展、以質量引領未來的探索,以及低消耗、低污染、高產出的發展實踐,已成為全國轉型發展的寶貴樣本。
高交會賦予深圳的,不僅是會展經濟的巨大收益、成交金額、高科技產品展示,更重要的是看不見的軟實力提升。業內專家指出,廊坊“5·18”經洽會作為我省一張靚麗的名片,也應從大而全的綜合性展會嬗變,聚焦小而美,聚焦我省亟需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聚焦創新創業。未來不應再局限于會展經濟,應擴展至科技與資本對接,向國內外高科技人才引進與培育上發力。
河北
讓創新的輪子轉起來
許多來參展高交會的河北企業表示,能通過此次高交會找到合作伙伴,帶回一些新產品新技術。
深圳——河北,兩地之間如何填平創新差距之間的鴻溝?
省長許勤表示,創新是破解結構性矛盾的“金鑰匙”。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河北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精準發力做乘法,加快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
規劃建設雄安新區的七大重點任務,其中之一就是發展高端高新產業,積極吸納和集聚創新要素資源,培育新動能。參會的深圳大普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CEO楊亞飛博士也深深被“智慧雄安、創新雄安”所吸引:“大普微電子致力于打造世界首創的數據存儲處理器芯片(DPU),DPU產業鏈能帶動上千億的產值,目前研發在深圳,今后可以到雄安新區投資設廠,我相信今后雄安新區將匯聚京津外溢的芯片人才。”
近兩年,我省先后獲批建設石保廊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京南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為京津科研創新成果在我省轉化提供了重要載體。下一步,要抓緊建立省部、省市協同共建機制,完善“京津研發、河北轉化”創新鏈條,支持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轉化落地。
2017年9月底,我省出臺《加快推進科技創新的若干措施》,恰似一聲春雷,我省科技創新的春天已然來臨。引進高水平海內外人才、選準“大智移云”等戰略發展新引擎……我省已經在大踏步趕超。
面臨京津冀協同發展、“一帶一路”建設、京張攜手舉辦2022年冬奧會、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等重大歷史機遇疊加,我省有理由大踏步由制造大省向創新大省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