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沒有全民科學素質普遍提高,就難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質創新大軍,難以實現科技成果快速轉化。”習近平總書記在去年“科技三會”上重要講話。這也是中央領導從國家發展戰略的視角對新的歷史時期科普工作和科普產業發展的新部署和新要求。
今天,科普產業正在走出科普場館建設運營、科普圖書出版發行、科普影視制作播出、科普展教具等傳統生存空間,邁向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更為廣闊的前沿領域。
科普產業是新興產業
科普產業已經成為一個新業態多發、規模快速增長、業務交叉融合、邊界日趨擴大的新興產業。目前,這個產業領域的技術創新、產業融合、產業鏈整合、行業分工和企業組織方式變革等開始進入活躍期,產業內涵和外延的變化初步具備了新業態的基本特征。在利用市場手段推進知識創新與生產、知識存儲與積累、知識推送與傳播、知識集成與應用等方面,科普產業正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
,科普產業促進了生產方式和產業結構的變革。
從技術層面上看,科普產業提高了知識生產、傳播和更新的質量與速度,為優化經濟技術發展環境作出了重要貢獻。一些新型科普企業利用新技術手段,發展面向企業、項目、員工和市場的知識推送與知識協同服務,在移動互聯網、新一代信息技術、機器人、3D打印、無人機、綠色納米技術、智慧城市、遠程醫療等眾多技術傳播領域,科普服務的支撐作用尤其突出。從產業層面看,科普產業與農業、工業、服務業和信息業等多個產業結構融合發展的態勢日益明顯,在經濟結構轉型升級、“互聯網+”、科技與文化融合、工業4.0進入公眾生活、企業技術戰略提升等生產方式演進領域,新型科普正在發揮基礎作用。
第二,科普產業借助知識服務推動大眾創業和萬眾創新。
李克強總理倡導的大眾創業和萬眾創新正在成為經濟新常態下我國經濟技術發展戰略的重要選擇。新型科普企業利用市場和社會力量和知識搜索、知識挖掘、移動出版、知識推送、在線學習、知識流程外包(KPO)等知識服務手段,破除創新的關鍵障礙,降低創業成本,已經對激發市場能量和經濟活力發揮了重要作用。一旦科普服務企業的市場準入條件進一步放寬,扶持激勵機制和市場經營環境進一步完善,眾多大、中、小、微型科普企業有望為我國大眾創業和萬眾創新提供更加強勁的動力。
第三,科普產業加速了科學技術與社會的互動發展。
科普產業新業態拓寬了科學技術與公民工作和生活、社會管理創新、生態環境建設等領域結合的渠道,催生社區科學傳播、公民健康服務、電子信息消費、居家安全科普等許多成長性好的科普服務業務。一些致力于業態創新的科普企業為大眾生活科學化、人民群眾致富奔小康和參加社會事務、為貧困家庭的孩子通過職業技術發展和自身努力實現人生價值提供了新的機會,同時,也為社會的科學發展和創新型國家建設提供了新的選擇。
科普產業將是經濟發展新常態背景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次重大機遇。目前,科普產業的發展已經呈現橫跨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諸多領域的新走勢,初步形成了大科普產業的新格局。
科普產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預計未來幾年可望在全國形成一個萬億量級規模的新興產業。同時,科普產業更有望對于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的質量與速度、社會生活科學化、社會建設與管理創新以及創新型國家建設產生長期性和系統性影響。
但總體上看,科普產業目前仍然處于起步階段,這主要表現在:其一,科普產業的發展基礎薄弱,企業的人才儲備、技術儲備、產品研發和市場開拓能力,以及行業技術規范等都嚴重不足,可以驅動市場的創新產品與服務不多。其二,科普產品與服務的生產成本和交易成本居高不下,產品研發周期過長,產業競爭能力急需提升。其三,科普產業規模偏小,其經濟總量距離成為我國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充分發揮其在經濟與社會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還有巨大差距。
發展科普產業須政策保障
1.盡快部署科普產業發展理論、戰略和政策研究。
按照習總書記把科學技術普及和科學技術創新放在同等重要位置的要求,把發展科普產業當作國家經濟轉型升級的基礎工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工程、國民素質建設的推進工程,做好科普產業資源配置協調的理論準備,以及戰略、政策和標準研究設計。組織設計科普產業研究方向和專題,納入國家和地方的社會科學及軟科學研究計劃。未來幾年要著力推進借助市場機制促進先進科學、技術、裝備與工程的理念策略和生產方式的傳播與推廣、加速科普產業轉型升級、依靠科普產業發展增強經濟與社會發展中的科技含量等方面的研究。
2.編制國家科普產業發展規劃和重大專項。
從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戰略高度系統謀劃科普產業發展方向、總體目標、階段任務、實現路徑和保障措施。在繼續發揮政府引導作用的同時,充分利用市場資源發展科普產業,實施國家科普云平臺建設、國家科普產業眾創生態建設、國家行業技術共享平臺建設、國家高新技術產品傳播網絡建設、國家公眾生活科學化基礎設施建設等重大項目。
通過重大項目引導優秀的大型平臺運營企業,聯合科共體、產業協作體成員企業,以知識推送與知識協同服務的產業化運營為核心,瞄準國際領先水平,高起點、高標準地設計、建設和運營科普產業發展的基礎條件和帶動工程,促進科普產業進入高質快速發展通道,加速實現科普產業由低端向高端的躍升。
同時,提請發展與改革部門將科普產業發展的目標任務統籌納入國家和地方的經濟與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以及教育、科技、文化、衛生、旅游、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農村基層綜合公共服務平臺統籌等專項規劃,發揮政府投資對科普產業的引導帶動作用。另外,搭乘國家重大戰略項目的快車,通過服務大科學、大工程、大建設項目,迅速提升科普產業的體量規模、發展能力和發展環境。
3.扶持龍頭企業,加速科普產業空間聚集和行業集中。
未來幾年要著力培育一批十億、百億量級的科普企業作為國家發展科普產業的骨干力量。推進科普出版、科普影視、科普動漫與游戲、科普網站、科普旅游、科普會展、科普教育、科普創意設計服務等領域的特色科普產業實驗、示范園區(基地)建設。重點培育智慧農業技術推廣與服務、工業4.0及行業前沿技術創新與傳播服務、智慧城市推廣與技術服務、基于“互聯網+”的社區健康與安全傳播服務等科普產業新業態。發展科普產業“創新熱點”和產業協作體,引導中小企業圍繞特色龍頭企業發展業務,拓展新市場和新業務領域,建立和完善科普產業共生圈,實現產業發展能力的快速提升。